缺陷一:氧化夾渣
 
特征:
 
氧化夾渣多分布在鑄件的上表面,在鑄型不通氣的轉角部位。端口多呈灰白色或黃色,經X光透視或在機械加工時發(fā)現(xiàn),也可在堿洗、酸洗或陽極化時發(fā)現(xiàn)。
 
產生原因:
 
1.爐料不清潔,回爐料使用量過多;
 
2.鋁液在澆鑄過程中,接觸空氣容易被氧化,產生氧化皮等雜質;
 
3.澆鑄系統(tǒng)設計不良;
 
4.合金液中的熔渣未清除干凈;
 
5.澆鑄操作不當,帶入夾渣;
 
6.精煉變質處理后靜置時間不夠。
 
防止方法:
 
1.爐料應經過吹砂,回爐料的使用量適當降低;
 
2.改進澆鑄系統(tǒng)設計,提高其擋渣能力,推薦在澆鑄系統(tǒng)中添加鑄造用過濾網;
 
3.采用適當?shù)娜軇┤ピ? 
4.澆注時應盡量平穩(wěn),并注意擋渣;
 
5.精煉后澆注前,合金液應當靜置一定時間。
 
缺陷二:渣眼、砂眼缺陷
 
特征:
 
砂眼:鑄件內部或表面有充滿砂粒的孔眼,孔形不規(guī)則;
 
渣眼:孔眼內充滿熔渣、孔形不規(guī)則。
 
產生原因:
 
1、型砂強度不夠或局部沒舂緊,掉砂;
 
2.型腔、澆口內散砂未吹凈;
 
3.合箱時砂型局部擠壞,掉砂;
 
4.澆注系統(tǒng)不合理,沖壞砂型;
 
5.澆注溫度太低,渣子不易上??;
 
6.澆注系統(tǒng)不正確,擋渣作用差。
 
防止方法:
 
1.爐料應經過吹砂;
 
2.改進鑄型設計,加強型砂強度;
 
3.提高澆注溫度;
 
4.優(yōu)化澆注系統(tǒng)擋渣作用,添加過濾器過濾澆注液殘渣。
 
缺陷三:氣孔、氣泡
 
特征:
 
鑄件壁內氣孔一般呈圓形或橢圓形,具有光滑的表面,一般是發(fā)亮的氧化皮,有時呈油黃色。表面氣孔、氣泡可通過噴砂發(fā)現(xiàn),內部氣孔、氣泡可通過X光透視或機械加工發(fā)現(xiàn)氣孔、氣泡在X光底片上呈黑色。
 
產生原因:
 
1.澆注合金不平穩(wěn),卷入氣體;爐料潮濕或銹蝕、表面不干凈;爐氣中水蒸氣等氣體、爐體及澆包等修理后未烘干、型腔內的氣體含有水蒸氣;鑄型或泥心透氣性差等;
 
2.型(芯)砂中混入有機雜質(如煤屑、草根、馬糞等);
 
3.鑄型和砂芯透氣性不良;
 
4.冷鐵表面有縮孔;
 
5.澆注系統(tǒng)設計不良。
 
防止方法:
 
1.正確掌握澆注速度,避免卷入氣體;
 
2.型(芯)砂中避免混入雜質,減少造型材料的發(fā)氣量;
 
3.改善型(芯)砂的排氣能力;
 
4.正確選用及處理冷鐵;
 
5.改進澆注系統(tǒng)設計。
 
6.在過濾系統(tǒng)中加入過濾網或者泡沫陶瓷過濾器,可以減少紊流,避免夾雜氣泡。
 
缺陷四:縮松縮孔
 
特征:
 
鋁鑄件縮松一般產生在內澆道附近冒口根部厚大部位、壁的厚薄轉接處和具有大平面的薄壁處。在鑄態(tài)時斷口為灰色,淺黃色經熱處理后為灰白淺黃或灰黑色在x光底片上呈云霧狀,嚴重的呈絲狀??s松可通過X光、熒光低倍斷口等檢查方法發(fā)現(xiàn)。
 
縮松:疏松、針孔蜂窩、收縮造成的微小而不連貫的孔,晶粒粗大,各晶粒間存在明顯的網狀孔眼,水壓試驗時滲水。
 
縮孔:形狀不規(guī)則,孔內粗糙不平、晶粒粗大,金屬在液體及凝固期間產生收縮。
 
產生原因:
 
1.冒口補縮作用差;
 
2.爐料含氣量太多;
 
3.內澆道附近過熱;
 
4.砂型水分過多,砂芯未烘干;
 
5.合金晶粒粗大;
 
6.鑄件在鑄型中的位置不當;
 
7.澆注溫度過高,澆注速度過快;
 
8.鋁水的化學成分不符合要求,如含磷過高。
 
防止方法:
 
1.從冒口補澆金屬液,或改進冒口設計;
 
2.爐料應清潔無腐蝕;
 
3.鑄件縮松處設置冒口,安放冷鐵或冷鐵與冒口聯(lián)用;
 
4.控制型砂水分,和砂芯干燥程度;
 
5.采取細化品粒措施;
 
6.金屬液的化學成分須嚴格把控。  
 
缺陷五:裂紋
 
特征:
 
1.鑄造裂紋,沿晶界發(fā)展,常伴有偏析,是一種在較高溫度下形成的裂紋,在體積收縮較大的合金和形狀較復雜的鑄件容易出現(xiàn)
 
2.熱處理裂紋,由于熱處理過燒或過熱引起,常呈穿晶裂紋。常在產生應力和熱膨脹系數(shù)較大的合金冷卻過劇,或存在其他冶金缺陷時產生。
 
產生原因:
 
1.鑄件結構設計不合理,有尖角,壁的厚薄變化過于懸殊;
 
2.砂型(砂芯)退讓性不良;
 
3.鑄型局部過熱;
 
4.澆注溫度過高;
 
5.自鑄型中取出鑄件過早;
 
6.熱處理時過熱或過燒,冷卻速度過激。
 
防止方法:
 
1.改進鑄件結構設計,避免尖角,壁厚力求均勻,圓滑過渡;
 
2.采取增大砂型(砂芯)退讓性的措施;
 
3保障鑄件各部分同時凝固或順序凝固,改進澆注系統(tǒng)設計;
 
4.適當降低澆注溫度;
 
5.控制鑄型冷卻出型時間;
 
6.鑄件變形時采用熱校正法;
 
7.正確控制熱處理溫度,降低淬火冷卻速度。
 
缺陷六:澆不足
 
特征:
 
鑄件出現(xiàn)明顯的缺損、空腔,尤其多發(fā)生在薄壁部位,或者轉角部位?;蛘呙翱诓课挥忻黠@的凹陷。
 
產生原因:根本原因時鋁液在鑄型中流動不暢
 
1.鋁液熔點較低,澆入型腔后會使液態(tài)鋁的表面張力加大而降低流動性(薄壁件更明顯)致使出現(xiàn)局部澆不滿;
 
2.金屬型導熱過快外加鋁液熔點低,致使鋁液在流動過程中還沒有充滿型腔即提前冷卻了;
 
3.澆鑄速度過慢;
 
4.澆注系統(tǒng)結構,開設和設置部位不當。如直澆口太小或高度不足,靜壓力小,內澆口數(shù)量少,截面積小,設置部位距離遠等,澆注時鋁水流量慢,澆不到;
 
5.鑄件重量估計不足或計算失誤,澆注時鋁水不夠澆不足;
 
6.包內剩余鋁水重量估計不足,鋁水溫度低,粘包嚴重,澆注時鋁水不夠澆不足;
 
7.澆包內爐渣未扒干凈,澆注時爐渣混入鋁水中進入澆口內,堵塞澆注系統(tǒng),使鐵水流量減弱,很后鋁水澆不進去,中途斷澆。8.另外還有澆注時,中途因停電或設備故障,澆注中斷,造成澆不足,這即需要鑄造企業(yè)做好定期的設備檢查與維護。
 
防止方法:
 
1.增強型腔的保溫性能,或者給型腔加熱,模具內部噴涂保溫涂料;
 
2.做好定期的設備件擦與維護;
 
3.提高澆注溫度;
 
4.改進澆注系統(tǒng),使?jié)沧⒏恿鲿常s短沖型時間;
 
5.壁薄鑄件需要考慮是否更換其他澆注工藝,比如壓鑄。
  |